問題 |
解釋 |
產生的原因 |
處理方法 |
預防措施 |
|
失光 |
涂料干燥成膜后經短時間(數小時或數天)光澤緩慢消失的現象 |
1、油漆配方不當,樹脂含量少,稀料太多: 2 、顏料中含水分,研磨得不夠細度; 3 、被涂物面留有礦物油、堿、蠟質或表面不平: 4 、在較冷的天氣施工.水汽凝結表面: 5、選用溶劑不同。 6、烘漆施工后,稀釋劑未發揮到一定程度就送人烘房 |
1、 稀釋劑的加入,應保持正常的黏度(涂刷30s、噴涂20s 2、 冬季施工現場,必須堵塞冷風襲擊或選擇適當的施工場地 3、 涂層表面要求光滑,主要用膩子掛光 |
1、 選擇適當的稀釋劑,調整稀釋劑的黏度為相應的黏度 2、 施工現場環境適合冬季施工 |
|
粉化 |
涂膜表面出現粉層,用手觸之即粘在手上的這種現象 |
1、 涂料配方不當,使用了不耐曬的顏料和樹脂,誤將內用漆用于室外, 2、 涂膜太薄 3、 受紫外線、水汽、氧、海洋氣候、化學藥品的作用。
|
使用適當的配方及顏料 |
使用適當的配方及顏料 |
|
龜裂 |
涂膜表面出現深淺大小各不相同,猶如龜背裂紋的現象 |
1、 受紫外光和氧的作用,漆膜失去彈性發生龜裂: 2、 底、面漆不配套,由于油漆的成分不同,膨脹系數不一致造成龜裂。 3、 在舊涂層上連續修補,面漆層數過多,涂膜過厚 4、 施工環境惡劣,涂裝時未將顏料攪勻 |
1、 攪勻后在涂裝 2、 舊涂層要清理干凈后在涂新漆 |
1、 使用適當的底面漆 2、 不要再同一地方連續修補 3、 涂裝前攪拌均勻 |
|
剝落 |
涂膜發生龜裂而失去附著力以致脫離被涂物面或與底漆分開而脫離的現象 |
1、 物面不潔,沾有油污、水份、鐵銹或其他污物。 2、 物面處理不當,如水泥或木材表面未經打磨就嵌刮膩子或上漆,則面漆的油份被其吸收而造成脫落 3、 底漆干的太透或底漆有光 未經打磨就上面漆 4、 在高溫或化工大氣條件下使用的涂膜極易脫落 |
1、 施工前清潔被涂表面 2、 基材處理后在涂面漆 3、 底漆打磨厚在上面漆 |
施工前清潔被涂表面 基材處理后在涂面漆 |
|
生銹 |
涂漆鋼板(或其他金屬物)產生銹蝕的現象 |
1、 早期涂膜透黃色,而后涂膜破裂,出現點蝕,絲狀腐蝕樹脂孔蝕。 2、 漆前表面處理不好(如銹點等)涂膜太薄,水和氧氣易于穿過涂膜直達金屬表面。 3、 涂膜碰傷或有針孔等容易引起膜下腐蝕的發生 |
涂裝前處理好基材表面 |
涂裝前處理好基材表面噴涂時,油漆要噴到涂膜不易太薄 |
銷售熱線
0452-2635643